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 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

改革惠南粤 发展促民生

来源: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 发布时间:2018-11-07 16:42:00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分享至:

  改革惠南粤  发展促民生 

  ——从民生数据看广东改革开放四十年之成果 

    

  改革春风拂南粤,发展成果惠民生。40年前,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南下,广东乘势而起、扶摇直追,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勇气和魄力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40年来,广东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民为本,经济发展与社会民生事业比翼齐飞,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就业持续增长,收入节节攀升、消费大幅增加、保障日益完备,人民群众实现了从“贫穷”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从满足“吃饱穿暖”单一的生活目标到追求“有保障有品位”生活的提升,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正向高质量发展的更高目标阔步迈进。 

  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居民收入水涨船高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利用优势、用活政策、大胆创新、摆脱桎梏,率先对外开放、设立特区、招商引资、吸引人才;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广东进一步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各项政策向纵深推进,腾笼换鸟,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十八大以来,面对新常态,广东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优化结构、转换动力和提升质量,继续保持较快发展态势。一系列重大举措的推出,激发了市场活力、盘活了市场要素、提高了生产效益、扩大了就业市场,也为居民收入增长提供了持久动力和有力保障,居民收入随经济快速增长稳步提高。

  自1989年以来,广东经济总量连续29年领先全国,并先后赶超了“亚洲四小龙”中的新加坡、香港和台湾,与此同时,居民收入也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率先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收入标准。调查资料表明:从1978年到2017年,广东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229元快速增加到2017年33003元,连跨“千元、万元、两万元、三万元”四道大关,四十年间年均增长13.6%,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412元,提高到2017年的40975元,增长了98.4倍,年均增长12.5%,年均实际增长6.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193元,提高到2017年的15780元,增长了80.7倍,年均增长12.0%,年均实际增长6.8%。

    

  1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城镇居民收入实现“六级跳” 

  

     

  2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农村居民收入实现“三级跳” 

  

 

  二、多种经济形式竞相发展,居民增收渠道不断增加 

  改革开放之初,经济主体单一、市场活力不足,73.7%的就业人口从事第一产业,城镇居民收入以工资性收入为主,1985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805元,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高达84.4%;农村居民收入以工资性收入和农业生产经营收入为主,1985年广东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高达89.4%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积极开展所有制结构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股份合作制、企业产权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大力兴办“三资”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建立经济开放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开放地带,多种经济成份在市场经济中竞相发展。随着各种经济成分快速发展,居民就业渠道增多、自主创业增多,带动城乡居民工资性、经营性收入高速增长。2017年广东37.8%的就业人口从事第三产业,40.5%的就业人口从事第二产业,比1978年分别提高25.226.8个百分点;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占年末就业人员的30.8%,比1991年提高26.5个百分点。2017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0087元,是1978年的37.4倍;人均经营净收入4561元,四十年间增长了277.1倍,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由1.7%上升到11.1%2017年广东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7855元,是1978年的85.5倍;人均经营净收入4119元,比1978年的81元增长了50.0倍。 

    

  3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城镇居民收入来源对比 

   

    

  4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对比 

   

    

  随着资本市场的成长繁荣以及居民富余收入的增多,财产性收入也成为居民增收的新亮点。城镇居民通过购买债券、股票、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获得利息、股息和红利,通过出租富余房产获得房租;出租房屋收入、土地流转收入、村集体经济股息分红等财产性收入也成为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2017年广东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财产性收入5077元,比1985年的4.4元增长1152.9倍,年均增长24.7%,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由1985年不到0.5%大幅提升到12.4%2017年广东农村居民家庭人均财产性收入415元,比1978年的人均不到1.0元增长了1381.7倍,年均增长20.4%,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由1978年的0.2%提升到2.6% 

  三、社会保障力度加大,居民福祉明显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逐步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统筹推进养老、医保等制度改革,稳步提升社保待遇水平,进一步织密民生保障网。特别是近年来,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惠民利民措施,不断加大了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保障低收入家庭和离退休人员的生活等,居民转移性收入不断提高。2017年广东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转移性收入1250元,比1985年的129元增长了8.7倍,年均增长7.4%;农村居民家庭人均转移性收入3392元,比1978年的20元增长了166.9倍,年均增长14.0%。2017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养老金或离退休金达3742.42元,是2000年的4.2倍。 

  与此同时,广东加快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外来务工人员权益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广东是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入大省, 改革开放40年间,作为不可或缺的劳动力资源,大批的外来务工人员为广东的工业化、城市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广东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都高度重视外来务工群体,在加紧贯彻落实中央的指示的同时,还依据广东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和制定了一系列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生活工作状况的政策措施,改进管理手段、加大财政投入,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效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医疗、子女教育、保障等问题,切实维护了其工作、生活权益,提高了其生活质量。在工作保障上,加强劳动监管,劳动合同签订率不断提高;维护农民工自身维权意识,“五险一金”覆盖面不断扩大;加大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治理力度,农民工工资拖欠现象逐渐减少;建立最低工资标准并按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实时调整,保障了广大外来务工人员应有的劳动报酬权和基本的生存权。2016年,珠三角地区六市(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珠海、中山)外来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4038.8元,与本地户的44209.9元差异不大。据东莞外来务工人员抽样调查显示,近五年来外来务工人员对生活工作满意程度不断提高。 

  四、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消费品质不断提升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广东不断推进流通体制改革,疏通商品流通渠道,促进商品生产,搞活市场,同时,加大商品市场监管市场,供应日趋繁荣,各类商品从有到优,电子商务从无到有,商品的丰富性和服务的便利不断提升。广东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持续提升了城乡居民的消费信心,增强了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居民消费支出快速增长,消费内容不断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档次逐步提高、消费更加便利,消费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改革开放之初,居民生活贫困,调查显示1978年广东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高达66.6%61.7%,大部分家庭处于贫困状态,消费以“填饱肚子”为主。随后,在不到十年时间,广东居民迅速摆脱贫困,进入温饱,1985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下降到58.3%1986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下降到58.8%,基本实现了“吃饱穿暖”。1993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继续降到48.9%,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2000年降到49.5%,居民总体生活水平均已达到小康水平,居民消费不断丰富、消费结构不断升级。2017年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到32.2%40.2%,居民生活正逐步朝“富裕”迈进。 

  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居民对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的需求。四十年来,农村居民的商品性消费比重不断下降,反映精神生活的发展型消费比重持续上升。2017年广东城镇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3284元,比1985年增长41.5倍;农村居民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支出1186元,比1978年增长193.4倍,年均增长14.5%,农村居民文化娱乐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五、价格体制改革率先推进,价格运行渐趋平稳 

  价格是“晴雨表”也是“指南针”,灵敏的价格能够使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温和的价格能够有效保障居民财富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价格改革走在全国前列,通过采用渐进式价格改革,逐步放开价格管制、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价格形成机制,价格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晴雨表”功能日渐重要;同时加强物价监管,以“定规则、当监督、搞服务”为主,通过出台稳物价的各项措施和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等,调整不合理的比价关系,价格波动逐渐平稳、价格涨势逐渐温和,保障了经济的稳步发展,提升了居民生活水平。 

  1979—1983年间,中央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价格改革尚处起步阶段,总体表现为低水平的经济高增长,物价低通胀;1984—1998年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波动较大,总体呈现高增长高通胀、低增长低通胀的复杂交替状况;1999年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出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局面;1999—2017年,广东经济迎来长达19年的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发展期,期间广东经济年均增速为11.0%,CPI年均上涨幅度为1.7%。价格走势清晰地记录了广东四十年来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脉搏。以1978年为基期,2017年广东CPI为716.0%,年均涨幅为5.0%。从年度变化看,40年间广东CPI年度涨幅超过10%的有7年,其中超过20%的有4年,最高的是1988年上涨29.4%;年度CPI出现负增长的有6年,最低的是1990年下降2.5%(见图5)。这与广东政策调整、经济发展趋势基本一致。

 

  5  19782017年广东CPI走势图 

   

    

  六、农产品供给更加丰富和安全,居民“菜篮子”供给保障有力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广东不断加大特色农业、优质农业扶持力度,加快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加大实用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以及环境整治,稳步推进以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以及粪污无害化等“五化”为主要内容的标准化、规模化创建,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种植生产品种结构不断优化,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农产品供给更加丰富和安全,有效保障了居民“菜篮子”产品供给。 

  种植品种结构不断优化。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粮食作物面积持续减少。1978年时全省粮食播种面积5825.3千公顷,至2017年时已降至2169.7千公顷,40年间减幅达62.8%;而经济作物面积则由1978年的1544.7千公顷,增长至2017年的2057.8千公顷,增幅达33.2%。尽管粮食播种面积持续减少,但随着粮食生产技术水平显著提高,高产、优质品种不断增加,广东粮食单产水平在不断提高。1978年时,广东粮食平均单产2801.6公斤/公顷,至2017年时提高到5570.1公斤/公顷,增长了98.8%,年均增长1.7% 

  畜禽生产快速健康发展。目前,广东已成为畜牧业生产大省,畜牧业产值、生猪和家禽出栏量、肉类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2017年广东猪牛羊肉产量达284.00万吨(其中猪肉277.96万吨),与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相比增长了5.9倍(猪肉为6.8倍);牛奶产量13.88万吨,比1978年增长了7.4倍;禽肉产量151.73万吨、禽蛋产量38.50万吨,与1985年比较(此前未统计),分别增长了3.9倍和2.1倍(图6)。 

    

  6  19852017年广东猪禽产量走势图 

   

    

  改革开放四十年,是不断推陈出新的四十年,是新事物、新成果不断涌现的四十年,是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四十年。改革的春风带来了百姓生活花开富贵、硕果累累。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广东人民将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求,继续发扬“敢闯敢拼”的精神、秉承“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信念,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