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近视防控成效显著 抵达“光明未来”仍需多方努力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4-09 09:10:00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分享至:

  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目前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近视问题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当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8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为了解中山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进展、成效及面临的困难,2021年1—2月,国家统计局中山调查队调研教体、卫健、疾控等部门,并对6所学校(高中、初中、小学各两所)、两家医疗机构(公办、民营各1所)、127名学生家长开展访谈。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教体、卫健、疾控、学校、医疗机构等多方协同、多措并举开展青少年近视防控,家庭积极参与,成效显著,但青少年近视多发、近视率居高不下形势依然严峻,防控工作面临部分家长意识不强、学校资金投入不足、青少年学业压力较重以及近视防治市场有待规范等问题,仍需多方加大力度深入推进。

  一、中山青少年近视防控主要做法

  近年来,尤其是教育部等8部门颁布《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来,中山教体、卫健、疾控等有关部门通过建章立制、广泛宣传、优教减负、动态监测、积极干预等,多措并举推进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提出一套科学防控策略,建立起一支市、镇街两级近视干预专业工作队伍,成立各中小学校(含职业学校)、幼儿园以校领导、班主任、校医(保健教师)、家长代表、学生视力保护委员等人员构成的校级视力健康管理队伍,充分发挥监测点示范作用,促进防控工作提质增效。数据显示,近三年中山青少年近视率总体稳定,并呈小幅下降趋势。

  (一)建章立制,明确标准指引

  根据《广东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有关要求,经广泛征集群众意见,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会同市卫生健康局等九部门制订印发《中山市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对各有关部门责任进行明确,对省方案进行细化,提出更多操作性强的明确指引。比如,引导孩子不在走路时、吃饭时、卧床时、晃动的车厢内、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等情况下看书或使用电子产品;读写时应做到“一尺、一拳、一寸” ;选择有利于视力健康,相关色温在3300—5500K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照明设备;做眼保健操之前提醒学生注意保持手部清洁卫生等。注重方案落实,建立完善主要领导负责制、评估通报制度,将学生视力不良率纳入镇街素质教育评估指标体系严格考核,核实各镇街2019年近视率,从2020年起,每年开展各镇街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对未达标的镇街和学校进行通报、问责。

  (二)广泛宣传,提升各方意识

  邀请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走进中山,开展中山市学生近视防控与视力健康云科普线上直播活动,受益学生及家长近48万人次。开展中小学生“爱眼护眼,家校行动”暑假作业评选活动,通过动员学生、家长和老师共同参与活动,引导他们假期不放松自我健康管理,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爱眼护眼知识和技能,提高爱护视力自觉意识。广泛开展致学生、家长和老师的一封信活动,每年发布不同侧重点的近视防控“微措施”,逐步让广大师生家长学习和践行防控近视知识和技能要点。如2020年重点发布了“四落实四倡导” 近视防控八个指引。下一步,还将建立市近视防控科普讲师团,建立全市以校医(保健教师)为主体的科普宣教队伍,向师生进行经常性保护视力的宣传教育。此外,部分医疗机构,如中山爱尔眼科医院,每月开展两场“小医生”体验活动,邀请学生到医院“跟班”,了解近视治疗全过程,进一步提升学生爱眼护眼意识。

  (三)优教减负,呵护孩子眼睛

  开展学校卫生综合评价,对全市学校教室布局、灯光照明条件进行检查,督促学校按照方案要求进行灯光改造和课桌椅的更新,优化教学环境。各学校按照方案要求已着手开展教室灯光照明系统改造,少数学校(如小榄镇中心小学)已完成所有教室的灯光改造,多数学校分年级分批次进行改造,部分学校正积极申请。多数学校已经把课桌椅更新为可调整桌椅并把教学投影机改为一体机。部分学校对黑板、窗帘进行了更换,并对教室周围影响孩子视力的因素进行去除。学校积极开展校运会和趣味运动会,利用大课间和体育课开展做操、武术、腰鼓、跳绳、高抬腿、校园跑等丰富多彩体育锻炼,每天布置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尽可能增加孩子户外锻炼时间。切实做好上下午眼保健操,对眼保健操质量开展检查,并纳入班级评比。部分学校通过校园广播,提醒学生课间到室外活动、远眺。此外,不少学校通过分层布置作业的方式,即按照孩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布置相应等次的作业,提升作业布置的质量和效果,减轻孩子负担。

  (四)重点监测,夯实防控基础

  2018年,确立火炬开发区和小榄镇为国家近视监测点,对监测点学校校园环境、学生视力状况等开展监测,建立基础数据库。为拓展监测覆盖面,2019年增加建立中山市近视监测点,包括东区、西区、石岐区、五桂山、东凤镇、民众镇、沙溪镇和三乡镇等8个镇街。以中山市疾控中心和中山市人民医院为主体组建全市近视监测和质控队伍,建立全市中小学生近视监测工作网络,完善市和镇街两级近视监测协调机制,明确规定卫生健康部门、教体部门、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和被监测学校等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每次专家团队近30人分批对监测点学校进行监测,计划2022年完成所有监测任务。以国家监测点为示范区,以国家监测点和市监测点学校为示范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全市近视防控工作质量提升。下一步计划进一步拓展监测范围,把全市24个镇街纳入监测,建立全市中小学生视力健康数据库,为全面做好近视防控打下牢固基础。

  (五)积极干预,强化防控效果

  结合实践提出“一增一减三保障” 等近视科学防控策略。以监测点为主阵地,从2019年开始,围绕“灵动儿童、阳光少年健康行动”为主题,以专家进校行动、学校卫生标准普及行动、中小学生健康月活动、学校教学生活环境改善行动、健康父母行动和重点人群关爱行动等六项行动为重点内容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近视干预活动。2019年在监测点学校开展9次近视防控知识现场讲座,参加人次数达1980人次;开展15次学校卫生标准普及行动讲座,参加人次数达7566人次;开展18次学生健康月活动,参加学生13570人次。建立追踪随访制度并对监测点学校教学生活环境整改情况进行追踪。对视力检测结果异常的学生发放《复查告知书》(共发放10308份),引导其到正规医疗机构诊疗和干预,并要求家长出具回执。完成16所监测点学校近视干预方案的制定,开展了5次重点人群关爱行动。2020年,共对全市24个镇街61所学校和幼儿园开展近视干预工作;要求并督促各镇街卫生健康分局开展近视干预工作。

  二、受访家长对防控效果的评价

  近年来中山以学校为主阵地,多措并举促进方案落地实施,切实保护青少年视力。所做工作和努力获得家长认可,受访家长对方案有关措施的实施效果满意度超八成。

  (一)高度认可方案实施成效

  调研显示,受访家长高度关注学校近视防控工作,对方案实施效果表示高度认可。家长认为学校认真落实方案,在组织眼保健操、强化户外锻炼方面力度较大(见图1)。认为方案实施效果非常好的占22.1%,较好的占44.9%,一般的占29.9%,认为效果不太好的仅占3.1%。对于方案提出的减轻课业负担、强化户外锻炼、改善视觉环境、控制使用电子产品、控制在线学习时间等分项措施的实施效果,好评率前三位分别是强化户外锻炼(81.1%)、控制使用电子产品(80.3%)、改善视觉环境(77.2%),其次为控制在线学习时间(74.8%),减轻课业负担好评率最低(48.8%)(见表1)。

                                  

                                

  

  (二)认为近视防控仍存三个堵点

  访谈中,问及青少年近视防控的难点和堵点,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过度使用电子产品(69.3%),对近视防控重要性认识不足(65.4%),以及学业压力较大,难以控制学习时长(56.7%)(见图2)。随着信息化时代深入发展,在线学习、在线娱乐(包括视频、游戏等)已成为不少青少年生活重要内容,同时也成为影响视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不少家长表示,认识到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的危害性,但由于当下学习、生活中电子产品介入较多,引导孩子少用电子产品存在较大难度。

                                  

  (三)建议增加户外时间、减少在线时间

  方案提出,必须保证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对于是否有必要进一步增加每天在校户外锻炼时间,受访家长认为没有必要的占22.1%,认为有必要(建议在校户外活动不少于1.5小时)的占77.9%。对于在线学习的时间,36.2%的家长建议小学不超过2小时、初中不超过3小时、高中不超过4小时;37.0%的家长建议小学不超过1小时、初中不超过2小时、高中不超过3小时;建议禁止在线学习或者建议小学禁止在线学习、初中不超过1小时、高中不超过2小时的占26.8%。

  三、防控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近视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反复性强,干预效果不能立竿见影。当前,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近视率依然较高,且防控工作面临部分家长意识不强、学校资金投入不足、学生学业负担较重、防治市场不规范等问题,影响了防控工作的推进和效果。

  (一)青少年近视依然高发,且随年龄增长快速攀升

  对6所学校的调研数据显示,近三年,学生视力不良率整体呈下降趋势,2020年稍有反弹(受访学校表示与上半年开展的线上教学有一定关系),2020年小学阶段学生视力不良率主要在30%—60%之间,初中阶段在60%—80%之间,高中阶段则在80%以上,均呈现随年级升高而升高的趋势。对127名学生家长的访谈结果显示,孩子不近视的占45.7%,近视低于300度占44.1%,近视300—600度占10.2%。其中1—2年级近视率为14.6%,3—6年级已攀升至50.0%(近视中300度以上占11.1%),初中75.0%(近视中300度以上占15.0%),高中则达到88.5%(近视中300度以上占33.3%)。孩子发生近视的时间集中在10—15岁,占62.3%,其次为15岁以上(占13.1%)、7—9岁(占10.1%)(见图3)。受访眼科专家表示,近年来,青少年近视呈现低龄化、重度化趋势,其最根本的原因是用眼过度,一方面是学习任务重,另一方面与生活方式变化密切相关,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电子产品日益普及,使用电子产品意味着用眼时间增长,且伴随更多用眼不卫生问题。

                                 

  (二)家长防控意识仍待提升,引导、示范有缺位

  家庭在青少年近视防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单在于孩子良好用眼习惯的养成,还在于孩子一旦近视采取积极干预措施,防止近视进一步强化。目前,部分家长对孩子近视防控意识不强,对孩子的管理松懈。有学校反映,由于家长引导不到位,孩子从小养成不良用眼习惯,学龄阶段再去改变成效有限。还有学校反映,学校严禁学生在校使用电子产品,但回家后不少家长对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没尽到应有的监管责任;还有些家长不能做好示范,手机不离手,某种程度对孩子起到负面影响。且家长的态度会传导到孩子,以致孩子也缺乏防控近视的意识。此外,部分家长对近视防控缺乏科学认识,认为近视不是疾病,不用过分担心,一旦发现孩子近视就带着孩子去眼镜店佩戴眼镜,而不是带孩子到医疗机构进行防治,导致孩子的视力一定程度处在任由发展状态;有些家长则“病急乱投医”,相信虚假广告,带孩子到不正规的医疗机构治疗。对家长的访谈中,表示注意监控孩子视力,经常带孩子去医院或诊所检查视力的占35.4%;经常在家进行自检的占35.4%;对孩子的视力状况没在意的达29.2%。节假日孩子保证每天1小时以上户外运动仅占45.7%。孩子已经近视的家长中,2020年在防治孩子近视方面的花费在1000元以内的占39.1%,在1000元—5000元之间的占33.3%,5000元—10000元的占1.5%,没有花费的达26.1%。

  (三)学校资金投入不足,教室改造等难推进

  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孩子的视力有较大保护作用,教室灯光改造是一项重要的工程,但目前推进有难度,主要是资金不足。调研了解到,教室灯光改造费用一般在1—1.5万元/间,目前大部分镇街因财政吃紧,导致学校教室灯光改造经费短缺。受访的一所学校向镇政府申请了几次,经费仍没落实。为了给学生更好的环境,部门学校把教学投影机换成一体机,类似的教学设备更新、课桌椅更新,以及黑板、窗户、窗帘等的改善都需要经费。学校卫生室的配备和完善、校医的聘请等,同样需要资金投入。部分学校仍面临无校医的情况,每学期对学生开展2次视力监测因设备、校医不足难以开展。此外,部分高中还存在“大班额”问题,导致前排和后排学生不同程度面临不利的视觉环境。

  (四)学生学业负担依然较重,过度用眼难扭转

  对家长的访谈结果显示,超七成孩子每天有在线学习任务,近五成孩子每周有辅导班。每天在线学习1小时以内占44.9%;1—2小时占19.7%;2小时以上的占9.4%;几乎没有在线学习的占26.0%。最近一个月每周校外辅导学习2小时以内的占23.6%,2—4小时占18.1%,4—8小时占5.5%,8小时以上的占1.6%,没报辅导班的占51.2%。受访家长认为减负难的原因,一是升学竞争压力大,家长主动加码,占59.1%;二是为提高学习成绩,学校难以真正减负,占54.3%;三是“高负担=高质量”观念难以扭转,占30.7%。目前我国的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主,无论是课内课外还是线下线上,坐着的静态学习为主要方式,在升学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学校和家长给孩子的学习任务层层加码,孩子视力下降几乎成为必然。

  (五)视力矫正机构鱼龙混杂,近视防治市场待规范

  近年来,“小眼镜”越来越普遍,视力矫正机构也随着增多。近视防治市场鱼龙混杂,甚至一些不合法的机构冒用中医药名义或者假借中医药理论、技术欺骗消费者,谋取不正当利益。问及受访家长对当前的“近视防治”市场的评价,认为夸大产品治疗效果的占57.5%;行业发展不健全,缺乏有效监管占55.1%;治疗方式不合理,缺乏有效科学依据占45.7%;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占46.5%;价格体系混乱占41.7%。受访眼科专家表示,近视一旦形成就不可逆转,目前对青少年的治疗主要有佩戴框架眼镜和佩戴角膜接触镜两种,医疗干预目的在于控制近视度数的过快发展,号称能恢复视力或降低度数的宣传都是虚假宣传,家长一定要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及治疗。此外,目前验光配镜市场也有待进一步规范,验光师的配备以及产品质量把控需进一步到位。

  四、进一步推进防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保护青少年视力是重要的系统性民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医疗机构、家庭和学生等各方面共同的努力。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群策群力,久久为功,打造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坚强堡垒。

  (一)强化分工合作,形成联防机制

  各有关部门和责任主体要认真落实方案,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控、常抓不懈的工作原则,建立全市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专家指导、学校教育、家庭关注、学生自主、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落实“一增一减三保障”等综合防治措施,推进学生近视综合防控示范镇街和示范点学校建设,深化教体卫医防结合,强化学校与医疗卫生机构联防联控作用,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

  (二)强化宣传教育,落实防控措施

  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和责任落实,让学校、家长、孩子签订视力保护责任状,并进行常态化监控,切实增强家长、教师和孩子的防控意识。充分发挥近视防控专家的指导作用,主动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积极宣传视力健康科普知识。建立一个集展览、体验、宣教、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视力健康科普教育中心,使之成为全市中小学生和家长视力健康科普教育大本营,并开展全市性爱眼护眼大型活动。学校严格落实一把手责任制,切实减轻学业负担、强化体育锻炼;积极探索素质教育改革,开设移动课堂、实践课程,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尽量减少通过APP、微信公众号等布置作业或安全教育等学习内容。学校和家长联手培养孩子正确的读写姿势和良好用眼习惯,引导督促孩子科学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新闻媒体应关注、报道青少年近视防控情况,并积极开展公益广告。

  (三)强化资金投入,改善教学环境

  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学校按照方案要求改善教学设施和条件,强化校园标准化改造,落实教室、宿舍、图书馆(阅览室)等采光和照明要求,使用利于视力健康的照明设备,保障学生视觉环境符合卫生标准。采购符合标准的可调节课桌椅和坐姿矫正器,根据学生座位视角、教室采光照明状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对学生课桌椅高度进行个性化调整,使其适应学生生长发育变化。增加体育课室和场地,添置洗手和直饮水设施。配齐校医,建立完善校医务室,强化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四)强化监测干预,分层分级治疗

  严格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每学期2次视力监测制度,以监测点为抓手,为全市中小学生建立视力健康档案,定期开展视力监测和诊疗。对视力异常的学生进行提醒教育,为其开具个人运动处方和保健处方,及时告知家长带学生到眼科医疗机构诊治。强化学校、家庭和医疗机构联系沟通,建立完善跟访制度及分层分级防控机制,对未近视的孩子宣传、引导到位,对已近视的孩子进行定期视力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尤其注重对假性近视的筛查,对孩子不良用眼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促进其视力恢复。

  (五)强化监督整顿,规范防治市场

  开展专项行动,对视力矫正机构进行全盘摸底整顿,取缔违法违规机构,规范诊断治疗。强化验光配镜行业监管,加强眼视光产品监管和计量监管,整顿配镜行业秩序,加大对眼镜和眼镜片的生产、流通和销售等执法检查力度,规范眼镜片市场,防止不合格眼镜片流入市场。加强广告监管,依法查处虚假违法近视防控产品广告。形成常态化监管机制,促进近视防治市场及验光配镜行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