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以来,小区不许外来车辆进入,不少机动车只好停在人行道上。”
“出于防疫的考虑,大家减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街上多了不少自行车、电动车,占道行驶、闯红灯等现象有所增加。”
“这个路口的花坛靠近路边,植物遮挡往来行人的视线,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炎热的清晨,车水马龙的路边,深圳调查队的青年干部一边观察询问,一边快速记录下自己的分析判断。
城市交通文明指数调查是一项月度调查项目,是深圳市区各相关部门推进交通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疫情期间,深圳调查队专项调查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全处人员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分赴全市十区巡查交通路口现场调查,实地收集交通文明动态,督导调查制度执行落实,狠抓源头数据质量。
善用高科技,坚守土办法
近年,深圳队借助新兴信息技术手段,结合专项调查工作实际,探索搭建了智能化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实现了较为完善的信息化数据采集、质量管理和审核汇总功能,与传统采集处理手段相比,有效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数据质量和工作效能显著提升。积极探索新手段的同时,始终不忘老办法,通过定期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城市交通文明指数调查一线,用好“走、看、问、记”等调查基本功,提升“脚力、眼力、脑力”,锤炼直接调查、快速调查的过硬本领,永葆统计调查“轻骑兵”本色。
搞准源数据,采集活情况
“真实是统计的生命线,源头数据是调查质量的根基,源头数据不准,只能推倒重来。”这是深圳队统计人最常说的一句话。为践行这一信念,深圳队每月组织人员对全市300多个样本路口采取不打招呼、随机抽查的方式进行暗访督查。工作人员每到一个路口,都会对现场调查员的工作纪律、流程规范、技巧态度等进行记录评价,检查各环节是否符合调查方案及制度要求,实地核对数据与实际是否一致,对存在的不足及时指导纠正,确保调查规范开展,源头数据真实可靠。在走访的过程当中,通过询问介绍、现场观察、访问路人等形式,找准问题,摸清实情,掌握了大量交通文明鲜活素材和一手资料,拓展了思路,丰富了内容,为下一步数据评估与报告撰写奠定了基础。青年党员王媛媛是去年刚来到调查队的新同志,她处处向身边的同志学习,每个月积极参加巡查,很快成长为一名“老专项”。巡查中的每一个监测路口,她都认真、细致记录下调查员的工作情况、路口的车流人流特点、过往市民反映的问题,不到一年,她已经攒下好几本厚厚的笔记。90后的李林宁,一年多来不论炎炎烈日,还是寒风细雨,一直坚守在调查一线,走遍了大街小巷,所负责区域不仅路名朝向烂熟于心,情况特点更是娓娓道来,硬是无师自通把自己练成了“活地图”。
防疫严抓不懈,调查冲锋在前
“日晒雨淋平常事,蚊虫叮咬若等闲”。城市交通文明指数调查常年在户外开展监测,大家早已习惯了起早贪黑、长途奔波,疫情以来,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更激起了大家战胜困难的决心。由于部分监测点人流密集,部分偏远路口需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风险较高,深圳队紧急调集口罩优先分配给调查员,在巡查指导过程中,处长缪洪涛细心询问每位调查员工作需求,核实防疫用品发放情况,再三叮嘱防疫安全。准妈妈李晓兰同志不顾大家的反对,表示自己不搞特殊化,坚持参加巡查,严格按要求圆满完成了各项巡查工作任务。她表示,用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为统计事业奉献青春力量,这是自己应该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