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做好统计调查工作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科学概念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大命题,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作了科学概括;党的十八大报告又进一步提出三个“倡导”,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一 、两个基本概念
1、价值与价值观
价值一般是指事物的用途、属性和作用;反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需要与满足的关系;具体的价值是指客体以自身的属性满足主体需要以及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一种效益关系。如,人生价值,金钱的价值,商品的价值。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有的比较稳定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
比如,绝大多数人认为奉献的人生是有价值的,而一味索取是无价值的人生。劳动奉献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尺度。
2、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比如,民主平等、公平正义等。
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最根本观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这一根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包括四个层次、五个方面,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表明,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认识到实践达到了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报告凝练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的统一,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融合,符合时代要求,顺应人民愿望。这个核心价值观是科学的,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体现了国家、集体、个人三个层次,各个内涵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促进,形成为一个科学系统的整体。这个核心价值观是开放的,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植根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充分吸收了世界各国优秀思想文化成果。这个核心价值观是人民的,其表述覆盖全国各方面意见,反映了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来自于人民、发展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有利于人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三个“倡导”,内涵丰富,思想深刻: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符合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共同愿景;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属性和崇高理念,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共同价值理想;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全体公民应当树立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应当遵循的根本道德准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核心要求。作为一个科学完备的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既有深厚传统底蕴,又有鲜明时代特征;既有理论延续性,又有现实针对性;既有目标追求,又有价值导向、行为准则,是激励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的内在联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论述,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描绘了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美好蓝图,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特殊而重要的现实意义,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并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价值内核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要有强大的硬实力,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同时也离不开思想、文化、价值观等软实力。这其中,价值观又是软实力建设的重中之重。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看,凡是在世界民族之林拥有一席之地的民族,必定在思想文化上既对内具有强大的渗透力、感召力,同时也对外界有着较强的辐射力、影响力。
历史和现实已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凝练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思想文化上的最鲜明标记,因而构成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价值内核。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要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2、实现中国梦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保证
任何远大的理想变成现实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定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必将遭遇一个又一个难以预料的困难和挑战,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付出辛勤劳动。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要动员、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持续团结奋斗,尤其离不开强大思想保证和坚实精神支撑。
核心价值观鲜明体现了一个社会主导性的价值准则,以及所追求的价值理想,能最大限度整合各利益相关者及行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激励其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团结奋斗的作用,因而构成一个民族、国家发展进步不可缺失的精神支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应体现的基本价值理念,把中国梦的远大理想转化为具体价值追求,把个体和集体、整体的利益追求更好地联结起来,更加明确了不同社会阶层、群体、个体的价值目标,为治国理政树立了应遵行的价值准则,同时对提升公民个体的文明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凝聚了国家、社会、个人不同层面的价值认识。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我国社会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能够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想意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投身改革开放事业、实现中国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重要的保证和支撑作用。
3、中国梦从理想变成现实的过程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步步落地生根的过程
中国梦,可以说凝聚了近代以来无数中华儿女的夙愿,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是民族、国家的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中国梦从理想一步步变为现实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深入头脑、心灵,进而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新实践的过程。
思想是人的思想。只有被人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的思想,才会具有恒久生命力。任何思想都非凭空而来,不会轻易在人的头脑和心灵扎根。实践是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大说服力应该来自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在为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撑的同时,也将逐步彰显强大生命力,触及人们的灵魂深处,使人们更自觉地认同和遵循,进而转化为更积极追求幸福生活的行动。
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实现中国梦有机融合、同步推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的过程中才会越来越接近。坚持“三个倡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并非最终目的,而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必然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实现中国梦紧紧联系起来,从团结、动员干部群众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高度来谋划、来推动。
要着力在“做什么”上下功夫。中国梦是中华儿女共同的宏伟梦想,实际上联结着无数中国人平凡而真实的“小梦”。实现中国梦,需要团结动员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做好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上升为国家层面的要求,成为制定法律法规、制度设计、决策部署及实施公共管理的价值准则,体现于经济社会各方面政策措施及其实践之中,这方面可做的还很多。
还要着力在“怎么说”上下功夫。人是价值的主体,是先进价值观的承载者、体现者。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人们的思想认知、情感认同,除了做好常规的理论宣讲、思想教育,还应重视发挥文以载道、文以释道、文以传道的优势,多做“以文化人”的隐形、软性教育。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发展进程及个体命运变迁等方面的典型事例,善于用艺术的形式把深刻的大道理和贴近百姓的小道理结合起来讲述好、传播好,使人们在得到审美享受的同时感受到真理的魅力,更加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四、牢固树立统计核心价值观,提高统计调查工作水平
最近,国家统计局马建堂局长提出, 要牢固树立真实可信、科学严谨、创新进取、服务人民的统计核心价值观, 不断提高调查队系统业务水平。统计系统核心价值观是统一统计干部队伍意志、凝聚全系统力量的思想纽带,是统计工作者的精神支柱。统计核心价值观支撑着统计人在统计实践中的行为指向和行为准则,从更深层次影响着统计人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方式。统计核心价值观是统计精神、职业道德、思想理念和价值体系中最根本、最重要和最集中的价值内核,也是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
1、要牢固树立真实可信的基本道德观,这是做好统计工作的本质要求和基本准则。真实可信是统计工作的基本准则,也是所有统计人应有的道德底线。真实可信的统计调查资料,高质量的统计数据,是统计调查工作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统计调查工作的立足点。失去了客观真实的统计数据,统计工作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此,具体到日常的统计调查工作中,要坚持依法统计,将《统计法》、《调查纪律》贯彻调查业务的全过程当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统计调查,规范统计制度建设;对样本企业、调查对象开展定期走访调研,核实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详细了解其生产经营或生活现状,实时掌握变化动态,提高源头数据质量,确保统计信息真实有效。
2、要牢固树立科学严谨的基本工作观,这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障。科学严谨是统计工作的基础,是统计调查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工作实践中,要把遵循统计调查方法,严格执行调查制度放在首位。建立健全并及时维护调查网络,打好调查基础,不断提高统计人员业务能力,严格执行审核制度,规范审核流程,采用科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审核评估、核实,切实做到网络健全、基础扎实、源头畅通、方法科学、资料翔实。用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维护和实现统计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基础。
3、要牢固树立创新进取的基本人生观,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统计人员的时代要求。统计工作离不开创新,创新进取是实现统计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是统计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工作中,要把改革创新作为调查工作的支撑点,作为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不断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工作机制、创新管理体系、创新服务方式、创新调查手段、创新保障机制。依靠工作创新,为调查队系统增添旺盛的动力源泉。
4、要牢固树立服务人民的基本宗旨观,这是统计工作者实现自我价值的集中体现。统计服务是永恒的话题,也是统计调查工作价值的最终体现,是统计工作的落脚点和归结点。充分发挥调查队工作优势,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开展统计调研活动,拓展调研渠道,增加调查内容。在统计调查的服务方式、服务手段、服务内容、服务时效上加以完善,突出打造和培育服务品牌,真正成为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增强做好统计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